走近郭主任

INTRODUCTION

关节置换手术后“腿肿了”怎么办?

手术后为什么会出现肢体肿胀?


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         

  

术后由于局部皮肤、皮下及肌肉组织的切开,同时由于术中需要对局部软组织进行牵拉可导致术后局部渗血、渗液,骨折周围软组织出现炎性反应,导致局部出现肿胀。



出现肿胀如何处理




1 抬高肢体,是消肿最快、最有效的方法。
因为患肢肿胀的液体只有流回心脏,才能达到消肿的目的。因此在临床上,医生都会交代患者把下肢垫高。
那么,需要垫多高才算合适呢?
其实,为了让下肢的「水」流回心脏,垫高下肢的高度最好是让手术部位等于或高于心脏水平。


2 加强邻近关节运动

虽然手术部位要固定不能过早活动,但应该加强邻近关节(如,踝关节)的活动,这样才能促进血液循环,加速消肿。

因为肌肉的的收缩和舒张,会不停地挤压深部的血管,像一个「泵」把血管里的静脉血慢慢泵回或挤压回心脏。这样,不仅有助于消肿,同时也有利于肢体功能的恢复。


3 包扎不能过紧,要松紧适度
骨科术后扎绑绷带,一个看似简单工作,实际上也有不少技术含量。不单要整洁好看,更重要的是松紧要适度。松了,自然就达不到固定的效果;紧了,又会影响血液循环。
那么,扎绑绷带的松紧度有什么讲究呢?
扎绑绷带的松紧度就是在保证患处固定效果的前提下,绷带能插进一根手指即可。



4 局部冷敷,不要热敷
在损伤初期或术后早期,可以使用冷敷来减轻肿胀。



5 药物治疗
同时,可以通过全身应用或局部应用来达到进一步消肿的目的。
目前常用药物包括(活血化瘀药物口服:迈之灵片等;静脉用药:甘露醇等;局部用药:硫酸镁溶液)。
合理的高蛋白饮食有助于改善因低蛋白质导致的水肿;清淡饮食少盐、少脂肪饮食,可助控血压、缓解水肿。
另外,经常按摩,以刺激血液循环,改善水肿。